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j9九游会首页登录
时间:2023-08-14 11:36:04 来源:j9九游会首页登录 本文已影响 人
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
准确掌握民情是管理服务的前提,党员广泛参与是服务管理的基础,落实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是服务管理的保证。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近年来,xx市根据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城市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实际,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增进和谐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党员和群众参与,符合基层实际、体现服务为先、具有xx特色的“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工作模式,实现了管理服务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取得了“暖民心、聚民心、稳民心”的良好效果。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覆盖的服务管理组织网络
规模宏大、组织严密、覆盖广泛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丰富的组织资源,在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新行业、新领域不断涌现,xx以创建发展强、党建强“双品牌”示范为抓手,着力向新领域覆盖、向新组织覆盖、向新群体覆盖,构建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夯实社会服务管理的组织基础。
xx全市通过园区党建、楼宇党建、市场党建,已经实现了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23个文创园区、10个人才创业园区、57个工业功能区、212个千万元以上地税商务楼宇、163个亿元以上交易额专业市场的党组织全覆盖;通过条块结合的方法,已组建律师、注册会计师、劳动保障、道路运输、出租车、机动车维修、驾培、民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建设行业、建设评估等10个行业协会党委,覆盖各类社会中介组织近5000家、从业人员28万人;通过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近5年共找到流动党员1.6万多名,组建了流动党员党组织330多个。同时,还结合全市42.2万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工作,组建了1700余个退管小组党支部,使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有党员的基层单位。
建立渗透到社会末梢的“片组户民情联系”服务管理责任体系
准确掌握民情是管理服务的前提,党员广泛参与是服务管理的基础,落实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是服务管理的保证。近年来,xx积极探索“联系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服务无遗漏”的“片组户民情联系”机制。
建立基本架构。以小区、楼幢、巷弄为基础,以100—200户家庭划分“片”,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片长;以30—50户家庭为一“组”,由社区工作者、支部书记、退管小组党支部书记等担任组长;按照每人10户左右确定联系“户”,由社区干部、居民组长以及党员骨干具体联系。全市共划分15007个片、59540个组,联系居民家庭182.98万户。
强化党员责任。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每月到联系的片、组走访不少于4次,入户不少于10家;担任片长的社区干部每月入户不少于15家;联系“户”的党员建立一户一档的走访台账,随时入户走访,做到家庭成员思想动态、就业状况、劳动技能、收入支出、迫切需求“五清楚”。
完善工作机制。下发民情联系卡、建立住户档案、编印民情小报、开通民情服务热线,搭建“一卡、一档、一报、一线” 的“四个一”服务联系平台;明确“问题收集、立案流转、限时办结、回访督查、综合测评”流程,建立“全员定责、排查定级、应急定制、办结定时、考核定绩”办事解难制度;通过集中检查、实地暗访、随机走访、入户调查等形式,建立督促检查机制。
创设上下结合、多元互动、资源共享的区域化服务管理统筹格局
社会基层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决定了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管理中要以系统的思维、统筹的方法,重视借助各种社会力量,整合各类社会组织资源。xx市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整合凝聚各类资源的核心和枢纽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和各类组织资源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探索建立服务管理的区域统筹机制。
统筹区域组织资源。推广党建共建工作代表会议制度、党建共建联合会等做法,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联建共建机制,推行驻区单位党组织、驻区机关党员双重管理,理顺社区党组织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增强基层党组织对驻区单位、在职党员的整合功能,统筹开展区域内服务管理工作。
统筹区域人才资源。根据区域资源,以街道干部、辖区党员、居民代表、楼道组长、志愿者为基础,吸收驻区力量,组建公共服务团队;按照专业特长,组织驻区单位医生、护士、行政执法人员、计生协管员、外口协管员、助老协理员、保安员、律师、教师、文艺工作者,组成“十员”专业服务团队;针对居民需求,组建“和事佬服务队”、“功能性服务小组”、“姐妹帮扶队”等个性化服务团队。目前,全市共组建了21426个服务团队,参加党员干部人数达21.2万人。
统筹区域服务资源。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相结合、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街道(社区)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全覆盖;提高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益,建成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宣传、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党员活动中心、办事服务大厅、社区党员之家;整合帮扶救助审批系统、“96345”服务平台、社区“12345”信访系统、数字城管系统等政务系统资源,有针对性地开设行政审批代理、就业培训、政策法律咨询、民事纠纷调解等服务项目,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体化”服务。
完善契合群众意愿、反应灵动快捷的服务管理运行模式
“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现代社会管理理念,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等发生的变化,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党建工作渗透力。
xx市在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中,大力推广居民大会、居民议事会、党员议事会、居民听证会、社区恳谈会等做法,建立充分反映和表达居民利益诉求的民主协商机制。
把传统手段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入户宣传与收集意见相结合、主动宣传与答疑解惑相结合,以“诉求聆听室”、“社区恳谈会”、“温情港湾”、“热线电话”、“政民互动网站”、“社区网站”、“社区微博”等为载体,构建沟通顺畅、资讯共享的信息交互机制。
创设“66810”为民服务法、“党员会客厅”、“15分钟党员服务圈”、“五星级服务”、“服务百姓档案”、“党员奉献积分卡”、24小时呼叫系统等,形成全天候、多元化、个性化、便民惠民的精细服务机制。
广泛开展记民情日记、定期民情分析等活动,准确了解、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采取政策解释、情绪调节、心结打开、纠纷调解等方式,提前介入干预,建立矛盾化解机制。
通过社区工作评议会和社区事务报告会等形式,将组织考查、群众评议作为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常规考核方式,将“片组户”联系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机关干部、社区党员实绩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内外并行的评价监督机制。
健全条块综合支撑、功能集成共振的服务管理保障机制
强有力的党建保障,是保证社会管理任务落实、增强社会管理实效的基础。近年来,xx市高度重视基层党建保障工作,为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坚强支撑和创造有利条件。
在市、区、街道三个层面建立了社会工作党委,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工作站,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将小区业委会以及物业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吸收进入社区党委班子,同时安排优秀的社区党员进入小区业委会班子,建立由社区党委、小区业委会、开发商、物业公司组成的“四位一体”的业委会选举机制、议事协商机制,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化解物业管理矛盾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
把社区作为培养基层干部的重要阵地,市委把每年的10月23日确定为“社工节”;去年以来,全市从街道(乡镇)和社区(村)选拔了副处(科)级干部54名;市本级连续8年对全体社区书记、主任进行集中培训,目前已有1455名社区干部取得“社工师”证书。
坚持重点下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按照每个社区党委6万、党总支5万、党支部4万元的标准落实党建工作经费,按照每名党员50元的标准落实活动经费,加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站点、社区配套用房、党建活动室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保障改善民生的能力。